第3631章 金帛岁岁饲虎狼,辕门夜遁惊鼙鼓
推荐阅读:文豪1978、坐忘长生、红色莫斯科、重回1982小渔村、直视古神一整年、DC新氪星、为了成为英灵我只好在历史里搞事、国民法医、裂天空骑、全民游戏:从丧尸末日开始挂机、
第3631章 金帛岁岁饲虎狼,辕门夜遁惊鼙鼓
如果说姜冏之处,只是羌人依照旧有的习惯在讨价还价,寻求将自己的性命卖个好价钱的话,那么在程昱这里,麻烦就不仅仅是价钱的问题了。
历史上大多数时候,能用钱解决问题的时候,问题都不大。
可惜有意思的是,在能用钱解决问题的时候,统治者都宁愿给外人,外族钱,而不愿意多给自家的『泥腿子』一点点。
宁可发文,不可发钱。
原因就是害怕『泥腿子』养成了懒惰习惯。
他们怕啊!
所以宁可补贴大户,都不愿意直接发钱。
汉代或许就是这许多潜规则的开端。
好的,或是不好的,都在汉代可以找到一些例子。
比如『和亲』。
汉朝并不是『和亲』的开端,却是后世大统一王朝『和亲』,甚至是『卖国』的理论依据。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和亲+岁币』策略,每年赠送大量丝绸、粮食和金银,试图以经济手段缓解边患。而这些所有对外媾和的支出,全部都是由汉朝的农民承担。当晁错提出『贵粟政策』试图建议减轻农民负担时,却遭到既得利益集团强烈反对。
这种『宁与外寇,不予家奴』的做法,最终导致西汉末年爆发赤眉绿林起义,王莽改制时全国土地兼并已达『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境地。
东汉显然也没有因此就改进多少。
而到了怂宋时期,每年向辽国输送银10万两、绢20万匹,而后甚至扩大到了西夏也要给钱。看着似乎花钱买平安,但是实际上所有的开销都转嫁到了普通宋朝百姓身上,比如额外增收的『丁身钱』和『和买绢』等。方腊起义之时,喊出的口号就是『废除花石纲,减免身丁钱』,但是宋朝宁愿调原本防御金国的西军进行镇压,也不愿意放弃吃了多年的这块肥肉。
最终在靖康之时,统治阶级的女眷被金兵当成是肉BQ,痛哭流涕高喊耻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是自己种下的苦果?
显然没有。
因为到了辫子朝的时候,对外屈膝便是达到了巅峰造极地步……
而这种传递了千年的传统,并没有因为辫子朝倒下,就消失了。
一方面是统治阶层的利益固化,他们明白他们所有特权的根源来自于对内部民众百姓的压榨,所以既得利益集团宁愿割让外部利益也要维持内部特权。
另外一方面是封建王朝的一代目死后,二代目以及后续的统治阶级子孙的无能,治理能力的低下所产生的路径依赖。这些名曰精英,实为废物的统治阶级子孙,更习惯通过财富转移维持表面稳定,而非进行触及根本的制度革新。
而一旦这种惯性做法,被民众百姓察觉,失去了原本的基层信任感之后,所有统治阶级的任何正常或是不正常的政策,都会被解读为剥削手段。
正所谓『敛怨于民,而欲民之不叛,不可得也。』
程昱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也就是如此。
在曹军进攻关中的起初一段时间内,用兵饷赏金等手段,就足够激发出兵卒的士气了,但是现在么,就算是程昱喊得再高,饼画得再圆,甚至真金白银的拿一些钱财出来发给兵卒,都不能得到什么良好的效果。
曹军的兵卒拿钱照样拿,可是一转头就在骂,表示又玩什么花招要骗他们去死了……
不信任一旦产生,就很难消除。
曹军在关中之战当中,打得灰头土脸,即便是现在重新征调而来的新兵,也从一些渠道之处了解到了之前战争的情况。之前曹军进入河内郡之后,各级军校就按照程昱发出的号令,拼命敦促向前,后面辎重辅兵都没跟上,这些曹军兵卒就被迫要自个儿驮着盔甲干粮,向前赶路。几十斤的份量扛在身上,又要赶路,又没有什么好休息,然后再加上士气不高,怨言必然也就不少。
但是之前还好没有外因施加,现如今遇到了姜冏部队,前进不能前进,后退不能后退,老兵欺负新兵,怨气就像是被压缩的弹簧,不断累积,不断挤压。
关键是还有一些军校士官,子弟小吏在感叹,『为什么现在的曹军兵卒怨气那么大?就不能积极正面一点么?』
现在程昱计划着想要多砍树木,建造辎重车架,用来组建活动的木板盾墙来抵御姜冏骑兵的时候,原本积累的怨气,就在不经意之间,爆发了出来……
怨气将要爆发的时候,其实是有一些征兆的。
比如在扎营的时候,挖壕沟,树寨栅,砍伐树木当作鹿砦的时候,这些曹军兵卒筋疲力尽,还得不间断的干苦差事,自然人人都是叫骂连天。
但是没人在乎。
不管是军校还是士官,亦或是军中的小吏,都觉得这问题不大。反正山东中原地区平常的时候不也照样被骂么?就像是虱子多了不咬一样。
通常情况下,闹腾得厉害了,军校士官也就只会一招,代表大汉代表丞相,解决骂得最凶的那个人,反正不能让这些叫骂声搅扰了上司的清净。
程昱本身应该也是知道这些情况的,但是他也同样没太在意这个问题。
距离底层远了,虽然听得到声音,但是听不太清楚石板之下究竟在鸣叫着什么。
他觉得,他有更重要的问题要思考,要解决。
至于其他的一些事情么,就不是那么紧急重要了。
毕竟这么多年都这样过来了,再拖过一段时间,又能有什么问题?
夜色渐渐的垂降了下来,曹军营盘沉默在黑暗当中。
营寨寨墙上值守的灯火,被夜风一吹,发出了近似呜咽的声响。
在大帐当中,程昱站得笔直,负手而立,目光缓缓巡视着悬挂的地图,似乎正在谋划着什么,但是一些东西并不会都如他所愿。
……
……
曹军军营之中,到了后半夜,值守就相对懈怠起来。
上半夜的值守兵卒可以在下半夜睡一个不算是太差的觉,而相反值守下半夜的兵卒只能在凌晨之时打个盹,即便是有规定可以睡到早脯之时,但是么……
一个是吵。
没有谁会特意给下半夜值守的兵卒营造一个什么『安静』的环境来保证其睡眠质量。
另外一个原因,早脯并不是无限量的。
如果兵卒愿意给几个小钱钱的话,那么伙头兵就会很乐意的掏出一些私藏来,做出一些特别的『美食』,而大多数早脯之时,都是属于大锅饭的食堂模式,去晚了便是涮锅水都没有。
所以基本上值守下半夜的兵卒都是出于半睡半醒之间,甚至在某些地方就干脆找个避风的角落睡觉。
正常来说,军校士官是每隔两个时辰就要巡查岗哨一次,但是实际上么,真的能做到这一点的很少。如果不是上司有什么特意指派,亦或是有发话要进行检查,中低层的军校士官也是能偷懒就偷懒。
在这样的情况下,值守下半夜的,大多数都是曹军当中的新兵。几个老兵晃悠了两圈之后,便是溜达着,不知道躲到那个角落里面去睡觉了。
曹军新兵没了统管,也懒得继续巡逻,而是在寨门左进的一些位置停下来,或是坐或是靠,有的抱着长枪在打盹,也有的相互背靠背歪着脑袋睡觉,每个人都是疲惫不堪的模样,相互之间连闲聊笑闹的心思都没有。
夜色当中,突然传来了脚步声响。
在营门之处的值守兵卒被惊动了,抬头去看,在火光晃动之下,就看见一整队的曹军兵卒正在朝着营门而来。
值守兵卒高声喊道:『干什么的?!』
周边半睡半醒的其他兵卒也被惊动了,但是睁开眼看到的打着同样曹军旗帜的队列,也就不由得神态放松了回去,还有的人扬天张大嘴打着哈欠,眼泪都从眼角挤了出来。
那走来来一队兵卒,当先的那人板着一张脸,挤出了几个字,『奉令。哨探。』
每天,曹营之中都会派出不少的哨探,大概每间隔两个时辰,就会放出一队哨探出去。毕竟掌握战场变化,查看周边动静这种基础操作,只要是个像样子一点的军将,大概都能做得大差不差的,更不用说程昱这样智力型见长的统领军师了。
可是似乎……
前不久才有一队哨探出去,怎么又来了一队?
但是值守的兵卒也不是很确定,毕竟大汉当下也没有什么手表手机可以用来计时,或许他们睡迷瞪了,不知不觉过了时间呢?
因此虽然心中觉得奇怪,但是值守营寨门的兵卒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按照惯例伸出手来,『令旗信物呢?』
出营,需要有两种凭证。
一个是令旗,代表了执行公务的授权,一个是信物,代表出入营地的核对依据。
那一队兵卒渐渐地走进了值守营门的兵卒之处,突然唿哨一声,两三人就直扑上来,不仅是抓住了那值守兵卒的胳膊,还有人勒住了值守兵卒的咽喉,让他呼喊不得。
突然之间的变化,吓得周边的其他值兵卒都是几乎跳将而起。
寨墙之上,也有人被惊动了,探着头往下看。
火光摇曳,领头而来的队长咬着牙说道:『少废话!开营门!想想自己拿的那点兵饷,吃的那些鼠肉!值得么?就问你们值得么?!』
『你……你们想要做什么?』值守兵卒艰难的问道。
『不做什么……』那领头的队长说道,『大伙儿都是苦命人!你我动起手来,伤了残了,可拿不到一分抚恤!我也不为难你们,是看了你们的军校没来,我才过来的!你们都想想,你们在这里值守,他们在床上睡大觉!出了事你们打生打死,他们一点事都不用抗,到底值不值?!』
值守的兵卒瞪着眼,也不说话,其他在营门附近这些被排挤来做下半夜的岗哨的兵卒,听了这些话也都是沉默下来。
在领队那人身后走出了几名兵卒,上去就是拖开营寨的门闩,将固定营门的插销拔开,推出一条缝来。
『我就算是到山里饿死,也比吃这些鼠肉强!信我的,就跟我走,怎么也能整口吃的!』
领队的那人是山中猎户,被征召而来,原本就没有多少战争的欲望,又在曹军当中被这样那样的欺压,早就想要跑了,陆陆续续也串联了一些老乡。在连续几天查探下来发现到了下半夜,原本在营寨门口的值守军校士官都会去睡觉,于是便是抓住机会前来,反正都是死中求活,大有一言不合就动手搏命的态势。
营门之处的这些值守兵卒,要么是新兵,要么是副职,正经拿主意的都不再,见到如此情景,不是我瞪你,就是你瞪我,半天没说话,也没人做什么动作,眼睁睁的看着这些人将营门拉开了一条缝,然后鱼贯而出。
在营寨上的新兵,见到这些人跑出了营地,便是也有几名跑了下来,『好汉,带着我们一起走!这糟心日子,真是够够的了!』
那领头欲走的,也点头示意,『愿意跟上的,跟着就是!』
又是几人跟了上来,转眼之间在营门左进的一些曹军兵卒,竟然都走得七七八八。
那领头人将钳制的值守营门副手,拖拽着挤出了营门,又往外走了几步,便是说了一声得罪,便将营门副职一推,快步往前,转眼间隐没在黑暗当中。
在营门值守的副职,虽然重获自由,但是左右看了看,眼珠转动两下,脸色铁青对着跟上来的较为亲近的几名兵卒说道,『走了!留在此处,没什么好果子吃!别跟他们走同一个方向!我们要另外找一条路!』
值守副职知道,这一件事爆发出来,正职会不会倒霉他不知道,但是身为副职,又是在营门之处被挟持,不管怎样都逃脱不了干系!
于是值守副职思前想后,最后干脆带着最后的几名兵卒,也跑了!
……
……
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有诸多的因素,也有巧合在内。
如果值守营门的军校晚走一点,亦或是副职的态度强硬一点,或许整个事件的发展变化都会有些不同。
但是整体上而言,有这样的问题爆发,也是一种必然。
顶多是爆发的形式上,可能有所不同而已……
在清晨,当有人发现了营门异常之后,值守营门的军校并没有第一时间上报,而是选择了先隐瞒下来,派出了亲信进行寻找。
或许是他以为这些兵卒就像是他一样,是躲在那个地方睡觉去了。
拖到早脯都快到了,点卯就要开始了,这家伙才真正意识到事情大条了,但是依旧没有想着要报给程昱,而是托人找关系串联军中负责点卯的小吏,又是塞钱,又是求情,将失踪人员的点卯名单给挪到了最后面,先让那小吏去点其他的人。
一直到了晚间二次点名的时候,实在是瞒不住了,才硬着头皮报到了程昱之处……
程昱顿时勃然大怒!
可是还没等程昱下令将那军校刑罚处置,军中副将便是前来求见。
『召!』
程昱明知道副将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出现,大概率就是为了那军校求情而来,可是又不能不见。
毕竟程昱虽然说身材高大,相貌堂堂,也可以拿着战刀长剑挥舞几下,但是真要他上阵到第一线去杀敌什么的,还是差了点意思,所以么……
副将趋入帐中,长揖及地。
『汝欲求情?』程昱面沉如水。
副将肃容而道,『军师且息雷霆。今军校失察,安知非营门士卒自相勾连?大战在即,当下正是用人之时,若遽加斧钺,恐寒将士之心。』
这也是老传统了。
表面上是说『用人之时』,但是实际上么,副将表达的是另外一个意思。
如果杀了『可用之人』,那么剩下的又会是什么?
程昱自然也是听懂了副将的言外之意,便是拍案厉声道,『管仲治齐,轨里连乡,伍什相纠。今宵小夤夜遁逃,军校酣睡如豚,若不斩之,何以正军法?!』
程昱的意思也很明显。毕竟副将虽然能说两句官话,但是也不是什么饱读经书的文学之士,说得太绕了怕副将听不懂。
『今关中群盗环伺,正需军校效死。不若令其为先锋,戴罪击姜冏部,胜则赎过,败则明刑。』副将依旧没同意程昱的意思,『更何况尚未查明是否骠骑奸细为害,就先杀忠孝军校,似乎多有不妥。』
『忠孝军校?!』程昱目眦欲裂。
副将一脸严肃,『正是。此军校一心为汉,忠诚于丞相,又军中所得尽数寄托回谯,以养家中父母……岂不是又忠又孝?此等之人,就算是有罪,也应是酬情一二,以全良俗,正民风。此乃大汉立国之本也!』
程昱咬牙说道:『汝是铁了心,要保此人了?』
忠孝这个事情么,大体上就是上面说了能算,就能算,说了不算,就算是为父母报仇除害的,也是不能算。
副将从容道,『非某保之,乃为军师虑也。军师大才,自知治军如烹鲜,若是动作太大……军中军校小吏,若因此兔死狐悲,纵然有十万大军,恐怕也是顷刻星散!更何况兵卒逃逸,乃兵卒之罪尔,岂有因兵卒之罪而斩军校?即便罚之,亦当谨慎,正所谓「不可使知之」是也。若兵民皆知有逃,岂不是……』
程昱深深吸了一口气,半晌才说道:『汝意如何?』
『如今事已至此,某已令人进山,尽搜「逃兵」,斩杀于辕门之处。』副将笑了笑,『其头可铸京观,以镇宵小。其肉么……也可贴补军粮所用……军校罚于军前,比以死而保军师之恩也!』
程昱瞪着副将,长髯抖动,最后却摆了摆手,『便是如此罢!』
『军师英明!』副将拜礼而去。
随后军中击鼓,新卒在辕门之处观『逃兵』受刑处斩。
『咦,那不是后营张老三么,前日耍钱,还欠我……』
『闭嘴!想死么?!』
『……』
如果说姜冏之处,只是羌人依照旧有的习惯在讨价还价,寻求将自己的性命卖个好价钱的话,那么在程昱这里,麻烦就不仅仅是价钱的问题了。
历史上大多数时候,能用钱解决问题的时候,问题都不大。
可惜有意思的是,在能用钱解决问题的时候,统治者都宁愿给外人,外族钱,而不愿意多给自家的『泥腿子』一点点。
宁可发文,不可发钱。
原因就是害怕『泥腿子』养成了懒惰习惯。
他们怕啊!
所以宁可补贴大户,都不愿意直接发钱。
汉代或许就是这许多潜规则的开端。
好的,或是不好的,都在汉代可以找到一些例子。
比如『和亲』。
汉朝并不是『和亲』的开端,却是后世大统一王朝『和亲』,甚至是『卖国』的理论依据。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和亲+岁币』策略,每年赠送大量丝绸、粮食和金银,试图以经济手段缓解边患。而这些所有对外媾和的支出,全部都是由汉朝的农民承担。当晁错提出『贵粟政策』试图建议减轻农民负担时,却遭到既得利益集团强烈反对。
这种『宁与外寇,不予家奴』的做法,最终导致西汉末年爆发赤眉绿林起义,王莽改制时全国土地兼并已达『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境地。
东汉显然也没有因此就改进多少。
而到了怂宋时期,每年向辽国输送银10万两、绢20万匹,而后甚至扩大到了西夏也要给钱。看着似乎花钱买平安,但是实际上所有的开销都转嫁到了普通宋朝百姓身上,比如额外增收的『丁身钱』和『和买绢』等。方腊起义之时,喊出的口号就是『废除花石纲,减免身丁钱』,但是宋朝宁愿调原本防御金国的西军进行镇压,也不愿意放弃吃了多年的这块肥肉。
最终在靖康之时,统治阶级的女眷被金兵当成是肉BQ,痛哭流涕高喊耻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是自己种下的苦果?
显然没有。
因为到了辫子朝的时候,对外屈膝便是达到了巅峰造极地步……
而这种传递了千年的传统,并没有因为辫子朝倒下,就消失了。
一方面是统治阶层的利益固化,他们明白他们所有特权的根源来自于对内部民众百姓的压榨,所以既得利益集团宁愿割让外部利益也要维持内部特权。
另外一方面是封建王朝的一代目死后,二代目以及后续的统治阶级子孙的无能,治理能力的低下所产生的路径依赖。这些名曰精英,实为废物的统治阶级子孙,更习惯通过财富转移维持表面稳定,而非进行触及根本的制度革新。
而一旦这种惯性做法,被民众百姓察觉,失去了原本的基层信任感之后,所有统治阶级的任何正常或是不正常的政策,都会被解读为剥削手段。
正所谓『敛怨于民,而欲民之不叛,不可得也。』
程昱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也就是如此。
在曹军进攻关中的起初一段时间内,用兵饷赏金等手段,就足够激发出兵卒的士气了,但是现在么,就算是程昱喊得再高,饼画得再圆,甚至真金白银的拿一些钱财出来发给兵卒,都不能得到什么良好的效果。
曹军的兵卒拿钱照样拿,可是一转头就在骂,表示又玩什么花招要骗他们去死了……
不信任一旦产生,就很难消除。
曹军在关中之战当中,打得灰头土脸,即便是现在重新征调而来的新兵,也从一些渠道之处了解到了之前战争的情况。之前曹军进入河内郡之后,各级军校就按照程昱发出的号令,拼命敦促向前,后面辎重辅兵都没跟上,这些曹军兵卒就被迫要自个儿驮着盔甲干粮,向前赶路。几十斤的份量扛在身上,又要赶路,又没有什么好休息,然后再加上士气不高,怨言必然也就不少。
但是之前还好没有外因施加,现如今遇到了姜冏部队,前进不能前进,后退不能后退,老兵欺负新兵,怨气就像是被压缩的弹簧,不断累积,不断挤压。
关键是还有一些军校士官,子弟小吏在感叹,『为什么现在的曹军兵卒怨气那么大?就不能积极正面一点么?』
现在程昱计划着想要多砍树木,建造辎重车架,用来组建活动的木板盾墙来抵御姜冏骑兵的时候,原本积累的怨气,就在不经意之间,爆发了出来……
怨气将要爆发的时候,其实是有一些征兆的。
比如在扎营的时候,挖壕沟,树寨栅,砍伐树木当作鹿砦的时候,这些曹军兵卒筋疲力尽,还得不间断的干苦差事,自然人人都是叫骂连天。
但是没人在乎。
不管是军校还是士官,亦或是军中的小吏,都觉得这问题不大。反正山东中原地区平常的时候不也照样被骂么?就像是虱子多了不咬一样。
通常情况下,闹腾得厉害了,军校士官也就只会一招,代表大汉代表丞相,解决骂得最凶的那个人,反正不能让这些叫骂声搅扰了上司的清净。
程昱本身应该也是知道这些情况的,但是他也同样没太在意这个问题。
距离底层远了,虽然听得到声音,但是听不太清楚石板之下究竟在鸣叫着什么。
他觉得,他有更重要的问题要思考,要解决。
至于其他的一些事情么,就不是那么紧急重要了。
毕竟这么多年都这样过来了,再拖过一段时间,又能有什么问题?
夜色渐渐的垂降了下来,曹军营盘沉默在黑暗当中。
营寨寨墙上值守的灯火,被夜风一吹,发出了近似呜咽的声响。
在大帐当中,程昱站得笔直,负手而立,目光缓缓巡视着悬挂的地图,似乎正在谋划着什么,但是一些东西并不会都如他所愿。
……
……
曹军军营之中,到了后半夜,值守就相对懈怠起来。
上半夜的值守兵卒可以在下半夜睡一个不算是太差的觉,而相反值守下半夜的兵卒只能在凌晨之时打个盹,即便是有规定可以睡到早脯之时,但是么……
一个是吵。
没有谁会特意给下半夜值守的兵卒营造一个什么『安静』的环境来保证其睡眠质量。
另外一个原因,早脯并不是无限量的。
如果兵卒愿意给几个小钱钱的话,那么伙头兵就会很乐意的掏出一些私藏来,做出一些特别的『美食』,而大多数早脯之时,都是属于大锅饭的食堂模式,去晚了便是涮锅水都没有。
所以基本上值守下半夜的兵卒都是出于半睡半醒之间,甚至在某些地方就干脆找个避风的角落睡觉。
正常来说,军校士官是每隔两个时辰就要巡查岗哨一次,但是实际上么,真的能做到这一点的很少。如果不是上司有什么特意指派,亦或是有发话要进行检查,中低层的军校士官也是能偷懒就偷懒。
在这样的情况下,值守下半夜的,大多数都是曹军当中的新兵。几个老兵晃悠了两圈之后,便是溜达着,不知道躲到那个角落里面去睡觉了。
曹军新兵没了统管,也懒得继续巡逻,而是在寨门左进的一些位置停下来,或是坐或是靠,有的抱着长枪在打盹,也有的相互背靠背歪着脑袋睡觉,每个人都是疲惫不堪的模样,相互之间连闲聊笑闹的心思都没有。
夜色当中,突然传来了脚步声响。
在营门之处的值守兵卒被惊动了,抬头去看,在火光晃动之下,就看见一整队的曹军兵卒正在朝着营门而来。
值守兵卒高声喊道:『干什么的?!』
周边半睡半醒的其他兵卒也被惊动了,但是睁开眼看到的打着同样曹军旗帜的队列,也就不由得神态放松了回去,还有的人扬天张大嘴打着哈欠,眼泪都从眼角挤了出来。
那走来来一队兵卒,当先的那人板着一张脸,挤出了几个字,『奉令。哨探。』
每天,曹营之中都会派出不少的哨探,大概每间隔两个时辰,就会放出一队哨探出去。毕竟掌握战场变化,查看周边动静这种基础操作,只要是个像样子一点的军将,大概都能做得大差不差的,更不用说程昱这样智力型见长的统领军师了。
可是似乎……
前不久才有一队哨探出去,怎么又来了一队?
但是值守的兵卒也不是很确定,毕竟大汉当下也没有什么手表手机可以用来计时,或许他们睡迷瞪了,不知不觉过了时间呢?
因此虽然心中觉得奇怪,但是值守营寨门的兵卒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按照惯例伸出手来,『令旗信物呢?』
出营,需要有两种凭证。
一个是令旗,代表了执行公务的授权,一个是信物,代表出入营地的核对依据。
那一队兵卒渐渐地走进了值守营门的兵卒之处,突然唿哨一声,两三人就直扑上来,不仅是抓住了那值守兵卒的胳膊,还有人勒住了值守兵卒的咽喉,让他呼喊不得。
突然之间的变化,吓得周边的其他值兵卒都是几乎跳将而起。
寨墙之上,也有人被惊动了,探着头往下看。
火光摇曳,领头而来的队长咬着牙说道:『少废话!开营门!想想自己拿的那点兵饷,吃的那些鼠肉!值得么?就问你们值得么?!』
『你……你们想要做什么?』值守兵卒艰难的问道。
『不做什么……』那领头的队长说道,『大伙儿都是苦命人!你我动起手来,伤了残了,可拿不到一分抚恤!我也不为难你们,是看了你们的军校没来,我才过来的!你们都想想,你们在这里值守,他们在床上睡大觉!出了事你们打生打死,他们一点事都不用抗,到底值不值?!』
值守的兵卒瞪着眼,也不说话,其他在营门附近这些被排挤来做下半夜的岗哨的兵卒,听了这些话也都是沉默下来。
在领队那人身后走出了几名兵卒,上去就是拖开营寨的门闩,将固定营门的插销拔开,推出一条缝来。
『我就算是到山里饿死,也比吃这些鼠肉强!信我的,就跟我走,怎么也能整口吃的!』
领队的那人是山中猎户,被征召而来,原本就没有多少战争的欲望,又在曹军当中被这样那样的欺压,早就想要跑了,陆陆续续也串联了一些老乡。在连续几天查探下来发现到了下半夜,原本在营寨门口的值守军校士官都会去睡觉,于是便是抓住机会前来,反正都是死中求活,大有一言不合就动手搏命的态势。
营门之处的这些值守兵卒,要么是新兵,要么是副职,正经拿主意的都不再,见到如此情景,不是我瞪你,就是你瞪我,半天没说话,也没人做什么动作,眼睁睁的看着这些人将营门拉开了一条缝,然后鱼贯而出。
在营寨上的新兵,见到这些人跑出了营地,便是也有几名跑了下来,『好汉,带着我们一起走!这糟心日子,真是够够的了!』
那领头欲走的,也点头示意,『愿意跟上的,跟着就是!』
又是几人跟了上来,转眼之间在营门左进的一些曹军兵卒,竟然都走得七七八八。
那领头人将钳制的值守营门副手,拖拽着挤出了营门,又往外走了几步,便是说了一声得罪,便将营门副职一推,快步往前,转眼间隐没在黑暗当中。
在营门值守的副职,虽然重获自由,但是左右看了看,眼珠转动两下,脸色铁青对着跟上来的较为亲近的几名兵卒说道,『走了!留在此处,没什么好果子吃!别跟他们走同一个方向!我们要另外找一条路!』
值守副职知道,这一件事爆发出来,正职会不会倒霉他不知道,但是身为副职,又是在营门之处被挟持,不管怎样都逃脱不了干系!
于是值守副职思前想后,最后干脆带着最后的几名兵卒,也跑了!
……
……
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有诸多的因素,也有巧合在内。
如果值守营门的军校晚走一点,亦或是副职的态度强硬一点,或许整个事件的发展变化都会有些不同。
但是整体上而言,有这样的问题爆发,也是一种必然。
顶多是爆发的形式上,可能有所不同而已……
在清晨,当有人发现了营门异常之后,值守营门的军校并没有第一时间上报,而是选择了先隐瞒下来,派出了亲信进行寻找。
或许是他以为这些兵卒就像是他一样,是躲在那个地方睡觉去了。
拖到早脯都快到了,点卯就要开始了,这家伙才真正意识到事情大条了,但是依旧没有想着要报给程昱,而是托人找关系串联军中负责点卯的小吏,又是塞钱,又是求情,将失踪人员的点卯名单给挪到了最后面,先让那小吏去点其他的人。
一直到了晚间二次点名的时候,实在是瞒不住了,才硬着头皮报到了程昱之处……
程昱顿时勃然大怒!
可是还没等程昱下令将那军校刑罚处置,军中副将便是前来求见。
『召!』
程昱明知道副将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出现,大概率就是为了那军校求情而来,可是又不能不见。
毕竟程昱虽然说身材高大,相貌堂堂,也可以拿着战刀长剑挥舞几下,但是真要他上阵到第一线去杀敌什么的,还是差了点意思,所以么……
副将趋入帐中,长揖及地。
『汝欲求情?』程昱面沉如水。
副将肃容而道,『军师且息雷霆。今军校失察,安知非营门士卒自相勾连?大战在即,当下正是用人之时,若遽加斧钺,恐寒将士之心。』
这也是老传统了。
表面上是说『用人之时』,但是实际上么,副将表达的是另外一个意思。
如果杀了『可用之人』,那么剩下的又会是什么?
程昱自然也是听懂了副将的言外之意,便是拍案厉声道,『管仲治齐,轨里连乡,伍什相纠。今宵小夤夜遁逃,军校酣睡如豚,若不斩之,何以正军法?!』
程昱的意思也很明显。毕竟副将虽然能说两句官话,但是也不是什么饱读经书的文学之士,说得太绕了怕副将听不懂。
『今关中群盗环伺,正需军校效死。不若令其为先锋,戴罪击姜冏部,胜则赎过,败则明刑。』副将依旧没同意程昱的意思,『更何况尚未查明是否骠骑奸细为害,就先杀忠孝军校,似乎多有不妥。』
『忠孝军校?!』程昱目眦欲裂。
副将一脸严肃,『正是。此军校一心为汉,忠诚于丞相,又军中所得尽数寄托回谯,以养家中父母……岂不是又忠又孝?此等之人,就算是有罪,也应是酬情一二,以全良俗,正民风。此乃大汉立国之本也!』
程昱咬牙说道:『汝是铁了心,要保此人了?』
忠孝这个事情么,大体上就是上面说了能算,就能算,说了不算,就算是为父母报仇除害的,也是不能算。
副将从容道,『非某保之,乃为军师虑也。军师大才,自知治军如烹鲜,若是动作太大……军中军校小吏,若因此兔死狐悲,纵然有十万大军,恐怕也是顷刻星散!更何况兵卒逃逸,乃兵卒之罪尔,岂有因兵卒之罪而斩军校?即便罚之,亦当谨慎,正所谓「不可使知之」是也。若兵民皆知有逃,岂不是……』
程昱深深吸了一口气,半晌才说道:『汝意如何?』
『如今事已至此,某已令人进山,尽搜「逃兵」,斩杀于辕门之处。』副将笑了笑,『其头可铸京观,以镇宵小。其肉么……也可贴补军粮所用……军校罚于军前,比以死而保军师之恩也!』
程昱瞪着副将,长髯抖动,最后却摆了摆手,『便是如此罢!』
『军师英明!』副将拜礼而去。
随后军中击鼓,新卒在辕门之处观『逃兵』受刑处斩。
『咦,那不是后营张老三么,前日耍钱,还欠我……』
『闭嘴!想死么?!』
『……』
本文网址:https://www.wul88.com/xs/4/4651/257697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wul88.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