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咱们那位陛下不是吃哑巴亏的人
推荐阅读:修源录、大明:家妻上将军、顶级赘婿、大明:寒门辅臣、万历小捕快、机战:全金属风暴、负鼎、无敌从降妖除魔开始、五仙门、太荒吞天诀、
甚至唐王朱硕熿还带了自己的小妾,沿途照顾自己。
福王朱常洵更是全家出动,王妃邹氏、王世子朱由崧也一起进京了。
来宗道依次见礼后,才邀请诸王进城。
按制,他们这些藩王进京,应该是住在成祖皇帝修建的十王府。
为此,朱由检还专门命内官监把十王府好生修缮、打扫了一番。
将诸王以及他们的扈从,家人都安置好后,来宗道就巴巴地的去紫禁城缴旨去了。
来到乾清宫前,看到那如山的鳌山灯,来宗道也是暗暗咋舌。
进入暖阁后,来宗道说完诸王进京的事,又提起了外面的鳌山灯。
“陛下,臣刚才进宫的时候,看见乾清宫外点起了鳌山灯?”
朱由检撇了他一眼,没有搭理他。
来宗道也不以为意,接着说道:“皇家自该有皇家气象,只是这规模是不是太大了?”
他尽量用比较委婉的言辞,对朱由检劝谏道。
后者闻言,却是笑了,还说了一句让来宗道摸不着头脑的话。
“卿不用担心,宫里今年年节的花费,会有人替朕出的。”
听朱由检这么说,来宗道也不好再说什么。
等他告辞离开后,出了紫禁城,灵光一闪想到了今日进京的诸王,嘴角瞬间就扬了起来。
大明的藩王可都是有钱的很,尤其是那位大腹便便的福王,更是家底丰厚。
看来他们几位这次进京,是要好好出一把血了。
回到礼部衙门,来宗道还没来得及坐下,就见袁继咸气冲冲的走了进来。
“部堂大人,这大过年的,陛下可是给我们礼部找了一群活祖宗来。”
来宗道顿时眉头一紧,厉声呵斥道:“怎么说话的?为人臣者岂能背后议论君王?”
袁继咸登时不敢说话了。
来宗道这才接着说道:“怎么回事?”
“部堂大人,这么多人进京,人吃马嚼咱们就不说了,那福王妃和唐王侧妃,竟是张嘴就要辽东的野山参、南海的黄鱼胶、还有东阿的阿胶、四川的蜀锦,这是做什么?吃大户?”
“一个亲王侧妃,竟还让我礼部提供兽金炭?她够格吗她?”
袁继咸也是被气坏了,皇帝他不敢说,藩王他还不敢喷两句吗?
来宗道闻言,却是笑道:“无妨,毕竟都是我大明的藩王,该有的体面还是要有的。”
“既然王妃已经提出来了,那就照办就是了。”
“大人!”
听来宗道这么说,袁继咸顿时急了。
“藩王进京朝见,沿途花费全部自理,这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祖制。”
来宗道幽幽的说了一句。
袁继咸有些不确定的说道:“大人,这是说沿途,可没说进京之后的事,到时候他们要是不认账,那我们可就要吃大亏了。”
来宗道却是笑道:“放心吧,咱们那位陛下不会吃这个哑巴亏的。”
“他们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没有的就去采买,采买不到的就去宫里借!”
“大人,这么干真的没问题吗?”
袁继咸还是有些不放心。
“去吧!”
眼看要下值了,来宗道也不想继续和他啰嗦,挥了挥手让对方退下。
不过,就在袁继咸马上就要离开正堂的时候,来宗道又补充了一句:“所有供给全部登记造册,价格翻倍。”
“啊?”
袁继咸猛地抬头,满脸不可置信。
不过,来宗道却是没有再说什么。
第二天,大年三十。
朱由检在奉天殿宴请群臣。
随着方正化的唱和声响起。
大殿内的群臣齐齐跪倒,对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检大礼参拜道:“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卿免礼。”
朱由检此时的心情不错,笑呵呵的对群臣虚扶道。
“谢陛下!”
等群臣起身,分头落座后,朱由检这才继续道:“诸卿,眼瞅着天启七年就要过去了,过了今晚就是崇祯元年,朕在这里先祝诸卿新年康泰。”
“臣等祝陛下福寿万康,愿我大明江山永固!”
奉天殿,以及坐在殿外的群臣,也都齐齐对朱由检拱手施礼。
“好!那朕就希望在新的一年,你我君臣同心协力,中兴大明!”
“大明万胜!”
“传膳。”
随着朱由检这两个字说完,新年酒宴正式开始。
而随着一道道美食,被宫人送到每人面前,奉天殿内也响起了丝竹之声。
这个时候的皇宫赐宴规矩很大,整场酒宴就只有九杯酒,九杯酒喝完,就代表着酒宴正式结束。
整场酒宴都会有礼部的官员来负责掌控节奏,什么时候该做什么,都有着严格的归规定。
以至于,朱由检在酒宴进行到一半,就有些坐不住了。wWW.xszWω㈧.йêt
不过好在这场宴会并没有进行太长时间,仅仅一个时辰后,酒宴就正式结束了。
回到东暖阁,原本有些醉意的朱由检,在宫人的伺候下,用凉水洗漱后,瞬间就清醒了过来。
“方正化,宣诸王入宫,朕今晚在乾清宫为诸王举办家宴。”
“奴婢遵旨!”
方正化答应一声,就立即安排人去传旨去了。
稍顷,几位藩王就拖家带口的入宫了。
朱由检也是离开暖阁,准备前往奉天殿。
不要问为什么还是在奉天殿,问就是祖宗规矩。
不过,在前往奉天殿前,朱由检还留了点小心思。
他命人取来了太祖皇帝留下的大圭。
所谓大圭,就是用一块白玉雕刻的手持玉板。
上面刻着八个大字“奉天法祖,世世相传。”
这块玉圭,乃是皇帝在一些重大场合才使用的礼器。
按说召见几位藩王,根本用不到这东西。
但这块玉圭还有一个用处,那就是代表大明列祖列宗。
当朱由检手持这块玉圭的时候,不用对自己的宗室长辈行礼。
就算是面对朱硕熿,他也不用行晚辈礼。
别怀疑,大明的规矩就是这样,藩王在奉天殿以君臣之礼见过皇帝后。
皇帝还要在偏殿,以晚辈身份向宗室长辈见礼。
朱由检一个从后世而来的灵魂,这一世又是皇帝,不习惯对别人行礼,所以才带上了玉圭。
等他抱着玉圭来到奉天殿后,几位正在说笑的藩王,当即整理衣冠,对着朱由检行五拜三叩之礼。
福王朱常洵更是全家出动,王妃邹氏、王世子朱由崧也一起进京了。
来宗道依次见礼后,才邀请诸王进城。
按制,他们这些藩王进京,应该是住在成祖皇帝修建的十王府。
为此,朱由检还专门命内官监把十王府好生修缮、打扫了一番。
将诸王以及他们的扈从,家人都安置好后,来宗道就巴巴地的去紫禁城缴旨去了。
来到乾清宫前,看到那如山的鳌山灯,来宗道也是暗暗咋舌。
进入暖阁后,来宗道说完诸王进京的事,又提起了外面的鳌山灯。
“陛下,臣刚才进宫的时候,看见乾清宫外点起了鳌山灯?”
朱由检撇了他一眼,没有搭理他。
来宗道也不以为意,接着说道:“皇家自该有皇家气象,只是这规模是不是太大了?”
他尽量用比较委婉的言辞,对朱由检劝谏道。
后者闻言,却是笑了,还说了一句让来宗道摸不着头脑的话。
“卿不用担心,宫里今年年节的花费,会有人替朕出的。”
听朱由检这么说,来宗道也不好再说什么。
等他告辞离开后,出了紫禁城,灵光一闪想到了今日进京的诸王,嘴角瞬间就扬了起来。
大明的藩王可都是有钱的很,尤其是那位大腹便便的福王,更是家底丰厚。
看来他们几位这次进京,是要好好出一把血了。
回到礼部衙门,来宗道还没来得及坐下,就见袁继咸气冲冲的走了进来。
“部堂大人,这大过年的,陛下可是给我们礼部找了一群活祖宗来。”
来宗道顿时眉头一紧,厉声呵斥道:“怎么说话的?为人臣者岂能背后议论君王?”
袁继咸登时不敢说话了。
来宗道这才接着说道:“怎么回事?”
“部堂大人,这么多人进京,人吃马嚼咱们就不说了,那福王妃和唐王侧妃,竟是张嘴就要辽东的野山参、南海的黄鱼胶、还有东阿的阿胶、四川的蜀锦,这是做什么?吃大户?”
“一个亲王侧妃,竟还让我礼部提供兽金炭?她够格吗她?”
袁继咸也是被气坏了,皇帝他不敢说,藩王他还不敢喷两句吗?
来宗道闻言,却是笑道:“无妨,毕竟都是我大明的藩王,该有的体面还是要有的。”
“既然王妃已经提出来了,那就照办就是了。”
“大人!”
听来宗道这么说,袁继咸顿时急了。
“藩王进京朝见,沿途花费全部自理,这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祖制。”
来宗道幽幽的说了一句。
袁继咸有些不确定的说道:“大人,这是说沿途,可没说进京之后的事,到时候他们要是不认账,那我们可就要吃大亏了。”
来宗道却是笑道:“放心吧,咱们那位陛下不会吃这个哑巴亏的。”
“他们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没有的就去采买,采买不到的就去宫里借!”
“大人,这么干真的没问题吗?”
袁继咸还是有些不放心。
“去吧!”
眼看要下值了,来宗道也不想继续和他啰嗦,挥了挥手让对方退下。
不过,就在袁继咸马上就要离开正堂的时候,来宗道又补充了一句:“所有供给全部登记造册,价格翻倍。”
“啊?”
袁继咸猛地抬头,满脸不可置信。
不过,来宗道却是没有再说什么。
第二天,大年三十。
朱由检在奉天殿宴请群臣。
随着方正化的唱和声响起。
大殿内的群臣齐齐跪倒,对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检大礼参拜道:“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卿免礼。”
朱由检此时的心情不错,笑呵呵的对群臣虚扶道。
“谢陛下!”
等群臣起身,分头落座后,朱由检这才继续道:“诸卿,眼瞅着天启七年就要过去了,过了今晚就是崇祯元年,朕在这里先祝诸卿新年康泰。”
“臣等祝陛下福寿万康,愿我大明江山永固!”
奉天殿,以及坐在殿外的群臣,也都齐齐对朱由检拱手施礼。
“好!那朕就希望在新的一年,你我君臣同心协力,中兴大明!”
“大明万胜!”
“传膳。”
随着朱由检这两个字说完,新年酒宴正式开始。
而随着一道道美食,被宫人送到每人面前,奉天殿内也响起了丝竹之声。
这个时候的皇宫赐宴规矩很大,整场酒宴就只有九杯酒,九杯酒喝完,就代表着酒宴正式结束。
整场酒宴都会有礼部的官员来负责掌控节奏,什么时候该做什么,都有着严格的归规定。
以至于,朱由检在酒宴进行到一半,就有些坐不住了。wWW.xszWω㈧.йêt
不过好在这场宴会并没有进行太长时间,仅仅一个时辰后,酒宴就正式结束了。
回到东暖阁,原本有些醉意的朱由检,在宫人的伺候下,用凉水洗漱后,瞬间就清醒了过来。
“方正化,宣诸王入宫,朕今晚在乾清宫为诸王举办家宴。”
“奴婢遵旨!”
方正化答应一声,就立即安排人去传旨去了。
稍顷,几位藩王就拖家带口的入宫了。
朱由检也是离开暖阁,准备前往奉天殿。
不要问为什么还是在奉天殿,问就是祖宗规矩。
不过,在前往奉天殿前,朱由检还留了点小心思。
他命人取来了太祖皇帝留下的大圭。
所谓大圭,就是用一块白玉雕刻的手持玉板。
上面刻着八个大字“奉天法祖,世世相传。”
这块玉圭,乃是皇帝在一些重大场合才使用的礼器。
按说召见几位藩王,根本用不到这东西。
但这块玉圭还有一个用处,那就是代表大明列祖列宗。
当朱由检手持这块玉圭的时候,不用对自己的宗室长辈行礼。
就算是面对朱硕熿,他也不用行晚辈礼。
别怀疑,大明的规矩就是这样,藩王在奉天殿以君臣之礼见过皇帝后。
皇帝还要在偏殿,以晚辈身份向宗室长辈见礼。
朱由检一个从后世而来的灵魂,这一世又是皇帝,不习惯对别人行礼,所以才带上了玉圭。
等他抱着玉圭来到奉天殿后,几位正在说笑的藩王,当即整理衣冠,对着朱由检行五拜三叩之礼。
本文网址:https://www.wul88.com/xs/1/1162/9341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wul88.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