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成为弃子

推荐阅读:大明:家妻上将军修源录大道神主七世神盘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逆命相师天道天骄望仙门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杨氏崛起之啃孙成仙

    “够了。”文景帝的呵斥声虽语调平缓,却仿若裹挟着铅云密布、山雨欲来的压抑与恐怖,“都给朕闭嘴。”
    刹那间,御书房内噤若寒蝉。
    文景帝的目光似寒芒利刃,在襄王与襄王妃身上肆意剐割,令人不寒而栗。
    他缓缓坐回龙椅,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扶手,每一下都似敲在众人的心尖。
    一股令人窒息的凝重气氛在御书房内蔓延。
    襄王顿感如坠冰窖,一颗心直直地沉入了无底深渊。
    此时此刻,父皇一定在心中权衡,是否要继续保住他。
    原本,那盛老太婆在大理寺前敲响鸣冤鼓,消息虽传得满城风雨,可在父皇眼中,一介草民的死活,不过是蝼蚁之事,根本不会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所以他才能那般有恃无恐,多次回避大理寺卿。
    可现下,出事的是沅北河的蒙黎族人。
    虽然针对蒙黎族人的人是王寻真,但王寻真恶行昭彰之际,打的是他的旗号,外人皆以为,是他指使王寻真与沅北河的蒙黎族人为敌。
    若换成任何其他人,父皇都不会舍弃他。
    却偏偏是沅北河的蒙黎族人。
    这些人对如今的大昭十分重要,父皇是不可能舍弃这些人。
    盛老太婆的状告、被逼着谋反的沅北河蒙黎族人、襄王妃的亲证,这三桩事,但凡只有其中一件,他都确保自己能毫发无损。
    可这三桩事情凑到了一起……
    就在这时,徐海福派去襄王府的小太监回来了。
    徐海福将人带了上来,小太监战战兢兢地跪地禀报:“皇上,奴才带着人查看了襄王府的暗室,确实发现了多处血迹,虽有清洗过的痕迹,但仍清晰可辨。”
    言罢,小太监便惶恐地紧闭双唇,不敢再发一言。
    御书房内,死一般的寂静再度蔓延开来,压抑得众人几欲窒息。
    “老四,你太让朕失望了。”
    这话,无异于宣告了给襄王判了死刑。
    他襄王如遭雷击,浑身的气力瞬间被抽离殆尽,整个人如同一滩烂泥,绝望地瘫倒在地。
    文景帝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似在压抑着内心的愤怒。
    良久,他缓缓睁开眼,对徐海福说道:“将襄王……”
    然而,话语刚至唇边,御书房外陡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喧闹声。
    紧接着,一道清冷凛冽、仿若寒夜冰风的女声划破寂静:“本宫要面见皇上!”
    御书房内众人皆听出了这声音的主人——襄王的生母,贤妃。
    襄王原本死寂的心瞬间泛起一丝希望。
    母妃定是来救他的!
    文景帝幽深如潭的眸光投向御书房门口,沉默须臾,对徐海福吩咐道:“告诉贤妃,若是为他求情,就不必进来了。”
    徐海福领命而去,不多时,便满脸为难地折返而回:
    “皇上,贤妃娘娘说她不是来给襄王殿下求情的……”
    襄王一愣,文景帝垂了垂眸,“让她进来。”
    片刻之后,一位仪态万千、雍容华贵的美妇人便走了进来。
    她看起来只有三十岁左右,许是经常习武的缘故,气色比这宫里的其他嫔妃都要好。
    双眸明亮如星,面庞白皙如玉,透着一抹健康的淡淡红晕,英气逼人的眉眼间却透着几分冷峻。
    她踏入御书房,先向文景帝行了一礼,眼神却未在襄王身上多做停留,仿若他只是个无关紧要之人。
    文景帝道:“贤妃来做什么?”
    贤妃这才转头看了眼跪在殿内的襄王,抬步朝他走近几步,一边道:“臣妾听说了铭儿的事。”
    文景帝看着她蹙眉,“你既不是来给他求情的,是想做什么?”尐説φ呅蛧
    他说话间,贤妃已经站在襄王面前。
    她居高临下的看着襄王,眼神平静,却在所有人猝不及防时,抬手,狠狠给了襄王一巴掌!
    “啪”的一声,御书房内的所有人都惊了一惊。
    贤妃的这一巴掌劲道十足,襄王的脸颊瞬间浮现出一个清晰的掌印。
    他惊愕地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望着贤妃。
    “母妃,您……为何?”襄王声音颤抖着问道。
    贤妃冷冷地看着他,眼眸中没有半点温情,冷声道:“你不该打吗?”
    “诱拐、囚禁、逼死无辜民女,放任王寻真祸害百姓,这一桩桩一件件事,哪一件不是与你有关?!”
    “你犯下这等天理难容、有辱皇家门楣的滔天恶行!可知你这一错,连累了多少无辜性命,又将皇家的颜面践踏于何处?”
    贤妃言辞犀利,每一个字都如利箭般刺向襄王。
    看向襄王的眼神中不带一丝温度,满含厌恶,“本宫怎会生出你这样的孽子!”
    襄王红着眼辩解:“母妃,儿臣是被人陷害,儿臣绝无……”
    贤妃却根本不听他的解释,打断道:“事到如今,你还敢狡辩!襄王府暗室的血迹作何解释?盛老太婆的冤情难道是空穴来风?还有那沅北河蒙黎族人之事,你即便不是主谋,难道就能脱得了干系?”
    襄王被宪贤妃这一连串的逼问怼的哑口无言。
    他原以为,襄王妃和贤妃会是他的救命稻草,但没想到,她们两人都是恨不得他立刻去死!
    文景帝微微眯起眼,注视着这一幕,没有出声。
    襄王妃则在一旁默默看着,心中对贤妃的举动也感到意外。
    原来贤妃并非一味袒护襄王。
    贤妃深吸一口气,转身面向文景帝。
    她跪下行礼,抬眸望着文景帝,“皇上,铭儿犯错,是臣妾这个母亲教导不严之过,臣妾恳请皇上降黜臣妾的妃位,臣妾愿主动迁往冷宫,余生只为那些无辜惨死之人虔诚祈福。”
    文景帝凝视着贤妃,目光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暗色。
    他缓缓起身,踱步至贤妃身前,伸出手轻轻扶起她。
    “不至于此。”文景帝道。
    文景帝的声音低沉而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儿女之过,岂能全然归咎于父母。他自己犯下的错,哪有让你来承担的道理。”
    “你且先起身吧。”
    贤妃手搭在文景帝胳膊上,犹豫片刻,缓缓起身。
    她的声音轻柔而恭敬,“多谢皇上。”
    她不再多言,当真未给襄王求情一句。
    文景帝视线在襄王身上停留了片刻,执起贤妃的手,头也不回道:“徐海福,传朕旨意,即刻起襄王禁足王府,着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共审此案。”
    “襄王身为主要涉案之人,三司可随时传唤质询。”

本文网址:https://www.wul88.com/xs/1/1864/144607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wul88.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